主页 > 改革动态 > 会员新闻

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时间:2021-07-24 01:0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2015年12月28日,第十四届广东改革论坛在广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论坛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经济学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承办。来自社会各界热心改革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周林生会长致论坛开幕辞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主持了的论坛,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省体改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致开幕词,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中国体改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会长、研究员廖明,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原副校长陈鸿宇先后作了主旨演讲。专家们围绕“‘十三五’转型升级与供给端结构改革”这一热门主题,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十三五”期间如何以供给端结构改革促推经济转型升级发表了见解。

     周林生会长指出,“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历史关头,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出现一系列重大脱节,很明显这是我们的供给端出现了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阐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这是“十三五”建议的灵魂,本质上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结构改革发力破除增长困境、释放增长红利,是明年深化改革的主线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黄剑辉院长主旨演讲

 

     黄剑辉院长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已上升至最高决策。应该着重从供给端发力,引入新制度供给,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新一轮制度变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应对现实挑战,破解瓶颈制约。黄院长通过广东省2014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球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广东要巩固、提升全球综合竞争力,实现生态民生国内领先,必须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作用,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解放生产力, 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并对广东“十三五”发展提了五点建议。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全省经济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使广东发展为全国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改革管理体制;引入外部入才;着力发展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提升本科以上人才占比;进一步提高研发支出。二是加快协调发展,着力加大粤东、西、北基础设施投资,提升投资率,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促进全省城乡、各地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将广东省打造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将广东省纳入全国、全球的视野、框架进行聚焦、定位。以推动广东自贸区建设为引擎,通过改革相关制度,加快对内向民营资本放开准入、对港台、欧美日韩等外资开放市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业,着力改善金融供给。五是坚持共享发展,重点改善教育、医疗,着力改善民生,使广东发展更好惠及全省民众;也为全国、全球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廖明研究员主旨演讲

 

     廖明研究员提到,由于国际经济危机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双向挤压,减少了我国出口,加上房市的跌落,导致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我国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发生在供给侧,许多需求侧的问题也源于供给体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整结构、创新体制,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方向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主要内容为:减轻负担、提高供给效率与质量。

     廖明认为,应从八个方面着力。一是厘清政府管理。主要是对供给侧的现状进行改革或政策调整,包括产业政策、部门结构、就业结构及相应的教育结构、技术结构及相应的研发结构、区域结构政策等。二是促进市场竞争。供需调节,优胜劣汰,自然也不存在真正的“过剩”问题。三是减轻企业税负。正税清费,调整营改增、企业所得税及各种收费。四是促进结构调整。目前消费者对于改善生活质量需求不断增长,是供给结构出了问题而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供给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五是加快创新步伐。供给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瓶颈在制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根本的是改革,是制度创新。六是降低个人负担。降低针对消费者的各种税赋和收费,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和消费能力。七是适度扩大需求。把宏观政策的重点由过度偏向投资转向促进就业、扩大消费和增加公共服务上。八是深化各项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要统筹协调好方方面面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党国英研究员主旨演讲

 

     “十三五”的发展绕不开新一轮土地改革。党国英研究员谈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几个关键问题,认为土地政策评价基准要从四个“有利于”来考量: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从提高经济效率上来讲,一是要明确财产权长期化、可交易,二是改革土地管理体制,使土地用途可预测,三是化解“低效率”制度遗产,使政经分开,区分好社区成员权与经济组织成员权,认为目前广东已经做到政经分离;从促进农村平等上来讲,一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合理的土地制度有利于农村的学习、投资,二是改善劳资关系,三是公共财政城乡全覆盖,四是降低土地的相对价值,即降低共有土地的比重,五是化解“不平等遗产”,产权改革的起点与基本规则要公正;从社会稳定的因素来看,社会平等状况、居住形态,社会组织程度等,都与土地制度有关系,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稳定,使产权边界尽可能清晰,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大型合作社,以乡村“熟人社会”化解不稳定的历史遗产;从环境基准上来讲,要控制开发比重,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密度,控制工业区、公共服务、居住区等各类土地的比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陈鸿宇教授为论坛致辞并主旨演讲

 

     陈鸿宇教授分析了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态势,指出目前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常态下广东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公里”;要再造广东省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实质上让政府之手按照市场的要求,更加敢于和善于发挥作用,从直接配置创新资源,转向抓规划、抓清单、抓布局、抓平台。广东目前实施创新驱动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相对滞后。下一步要以政府的清单管理模式和调整定向扶持布局为重点,再造创新驱动的协同机制;以支持企业“互联网+产业链”和“小微化”为重点,再造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以改革政府配置创新资源的方式,系统建设创新服务平台为重点,再造创新驱动的普惠机制;加快构筑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创业创新环境。

     为重点研究、协调推进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陈教授提出了四点政策措施。第一,建议广东省委、省政府成立“全面创新驱动工作协调领导机构”,重点规划和统筹全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三者的协同推进。第二,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专题研究和编制全省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三个“项目责任清单”,分别建立项目责任清单管理模式,明确分工责任。第三,尽快将省政府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制度的行政规章和“实施意见”,通过省人大立法,转为地方性法规,真正消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渠道。第四,组织检查各地工商管理制度改革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进一步为创新型企业和创客等“草根创业者”减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广东改革论坛:专家论道供给端结构改革 助推“十三五”转型升级


彭澎研究员主持会议并对专家演讲点评

     专家们认为,广东省作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要注重在整个经济体系从供给侧把握和改善环境、机制,释放新需求所释放的动力机制。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这一契机,优化产业结构,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新鲜血液。专家们相信,国家的未来美好前景值得期待,广东省的发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