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专题 > 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 > 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

我会在京召开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

时间:2024-04-19 21:30

  4月18日,我会在北京召开“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座谈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根据一季度相关经济数据所反映的宏观经济运行特点、走势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会会长彭森岀席座谈会并致辞、作总结。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副会长李晓超、马役军、张汉东分别主持并发言。

图片

  与会专家认为,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速超出预期,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与会专家认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新的重大关键点。一是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新一轮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既是全社会期待,也是改革顶层设计和实践的迫切需要。二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遇到的问题,既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更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第一推动力。三是“十五五”“十六五”规划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连在一起的,因此不仅要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发展的长期走向和趋势,也要深入研究持续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与会专家认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解决预期转弱、信心不足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始终是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最大程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衡量深化改革实际效果的标准。扩大内需不等于单纯拉动投资,要更好地发挥民营经济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靠国有企业,不仅靠财政投资,而要靠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原司长徐善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泾源,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顾问陈兴动,我会副会长李青、王战、张思平、曹文炼、于利中、周林生、刘万玲,我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委会主任祝华新,我会常务理事关敬如等发言。我会副会长迟福林提交书面发言材料。

  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国家级智库及我会有关单位的近五十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

Baidu
map